要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 ——習近平總書記
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二十一世紀需要培養自立、創新型人才的總體教育格局下,我校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基于國務院印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立足課程挖掘核心價值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導向,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和以勞創新是我們不斷努力的目標,學校積極鼓勵學生投身勞動之中,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在強化對學生勞動實踐的教育中,我校把五育融合,建設了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改革課堂整合勞育,開發校本教材和校本課程培育特色,貫穿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積極開展各類校內、校外勞動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把握課程價值,注重潛移默化1.實施“校園勞動常態化”方案。每天實行每班承包區域衛生負責制,承擔校園衛生打掃和保潔工作;每年的四月定為“學雷鋒勞動服務月”,學校積極倡導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在校園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如:衛生大掃除,安排志愿者清理校園內特定區域的衛生或清理校園內的衛生死角,讓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光榮和快樂。學校也組建了以校長牽頭,總務處負責的領導和考評的工作領導小組,每周檢查、考評各班的勞動情況,在勞動中表現突出的班級和個人,每學期學校予以通報表揚并頒發“文明班級”“學雷鋒積極分子”等榮譽證書。 日常衛生勞動現場 每周檢查評分排名 清潔校園學雷鋒志愿服務 每學年文明班級表彰 2.創新勞動教育方式。每年度的科技文化節開展風能利用、葉脈書簽、水火箭等勞動制作活動;日常開設勞動與技術相關的課程,比如莆田市領銜名師戴建濱創客工作室的《現代家政技術之家庭網絡故障排除》課程,從“家庭網絡布線原理”、“網絡線水晶頭的制作”、“網絡模塊接線原理”、“路由器配置”等方面普及家庭網絡的基本結構、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從中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此外,在我校設立的莆田市創客、機器人教育培訓基地為勞動教育提供了極好的課程內容資源。我校也成功承辦了莆田市連續三首屆中小學“校園創客節”。 校園科技文化節活動 網絡線水晶頭的制作課程 木制工具勞動實踐課程 莆田市第三屆中小學校園創客節在我校舉行 3.建設校園勞動實踐基地。開設菜蔬、果樹、花卉栽培等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安排專業老師現場輔導,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方式開展實驗探究,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核心素養在實驗教學中落地生根,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校園勞動實踐基地 校園無土培植室 校園花卉栽培園 4.抓住課堂這個主陣地。緊密結合專業需求和專業教學,統籌設置課堂教學與勞動實踐,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等涉及勞動教育的德育課程。同時,在語文、政治、物理、化學、藝術等學科中蘊藏著大量勞動教育素材。并將勞動教育融合在各類學生日常生活中,引入競爭模式,激發學生自覺勞動,如軍訓活動中引入內務評比,讓學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提高內務質量;日常的宿舍內務評比,也讓學生把勞動逐漸內化為一種習慣。 化學課趣味實驗活動 思政課一體化實踐活動 物理課DIS探索實踐活動 日常宿舍內務評分排名 軍訓內務整理活動 5.開展傳統節日勞動課程。利用端午、中秋、冬至等傳統節日,開展包粽子、制月餅、搓湯圓等傳統節慶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了解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培養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感受勞動的樂趣,感悟勞動的價值,讓孩子們盡享校園的溫馨。 中秋節月餅制作活動 端午節包粽子制蛋兜活動 冬至搓湯圓活動 打造特色平臺,夯實活動基礎1.建立農業勞動教育基地。結合研學實踐和學史教育,我校推出“紅色研學路線”,開展“學黨史、敬勞?!苯逃顒?,將黨史紅色教育以及勞動教育相結合,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感悟不畏艱難險阻的勞動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勞模文化,將研學、課題探究、生存訓練、學農勞作有機結合,通過參觀農耕文化展覽、現代農業科技園玻璃溫室大棚,了解荷蘭模式無土栽培技術,感知科技的力量。學生在自己班級的責任田深入體悟了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的差別,直面現代科技為農業帶來的改變,考察了相關的學科課題,在體能和精神上予以“鍛造”。 紅色農耕研學路線 多彩研學活動 2.建立工業勞動教育基地。聯系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才子集團等新企業設立學生勞動教育基地,在保證安全,不影響工廠正常開展生產經營的前提下,參觀當地龍頭企業,了解企業背景、公司運作、產品設計等知識,從實踐中學習《服裝及其設計》等課程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現代企業的工作流程,體會工人的辛苦,學會一定的勞動技能,并增強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 3.建立商業勞動教育基地。結合“萬達愛心義賣”愛心公益活動,組織學生在步行街、商店集中的商業區,開設攤鋪,設計讓學生可以參與的商業勞動活動。小小營業員、小小收銀員,通過角色的體驗,讓學生了解商業規則和流程,參與到商業活動中,體會勞動所帶來的成就感。 4.建立服務業勞動教育基地。在博物館、公園、烈士墓園、SOS兒童村、敬老院等場所,設立服務業勞動教育基地,讓學生參與輔助服務,充分利用政教處組織的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團委組織的校外志愿服務活動等陣地。通過“市博物館志愿行”“大手牽小手,旭日伴夕陽”“綠水青山,美麗莆田”“清明祭英烈”“牽手SOS兒童村”等志愿服務活動,學生們在實踐和志愿服務中,體會服務業的態度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不僅感悟“勞動最光榮”的深刻含義、體驗奉獻的快樂、成長的欣喜,更體會到為他人付出而感到的一種精神上的升華。 寒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 校外社區大清掃行動 清理社區“牛皮癬”志愿服務 夕陽紅敬老院慰問活動 SOS兒童村關愛活動 市博志愿行 清明祭英烈之龍脊山清掃行動 常太小學共建關愛活動 “綠水青山,美麗莆田”行動 形成樂評機制,激發內生活力1.開展勞動大比拼活動。以班級或小組分隊實踐勞動,學生們相互交流互相評價,收獲贊美者贏得尊重感與成就感,感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內生出贊美之樂;未能收獲贊美者在見證豐碩果實與團隊間對比的差異時,也會“反躬自省”,進而萌生出下一次評比時做得更好的希望,匯成自省之樂。除此以外,利用線上線下宣傳(如:微信公眾號和美篇文章發表)、建立勞動素質檔案以及勞動標兵評選制度不斷地觸發學生內心滋生的勞動的樂趣,激發內生活力。 勞動教育線上宣傳 學雷鋒.美德少年積極分子表彰 2.學校根據《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要求,建立學生勞動教育素質評價檔案,作為評優評先的條件之一,實施勞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探索建立勞動清單制度,明確學生參加勞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讓學生在實踐中養成勞動習慣,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加強過程性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寒假感恩實踐活動勞動清單 3.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引導家長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強化家風建設,支持配合學校開展勞動教育。不定期組織家庭教育培訓講座,宣傳推廣勞動教育典型經驗,積極宣傳“五一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疫情期間居家學習聯動家長開展“妙手報春暉”“愛家小能手”“植一棵希望,綠一片家園”“勞動者最美”等活動,由家長評價孩子的勞動成果,見證孩子的成長,以親情溫潤孩子的心靈。 暑候家庭教育進社區活動 新冠疫情期間居家勞動 勞育,“勞”是途徑與方法,“育”是根本目的,勞動是成長的載體,堅持勞動就是堅持成長。學校聯動家庭、學校和社會為學生提供的每一項勞動都是促進學生成長的平臺和機會。不斷增強學生勞動教育的主體協同和系統合力,可以讓孩子在務實常態勞動的基礎上,貫穿到跨界學習中體驗勞動之樂,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積極參與中實現勞動鍛煉與潛能提升的融合發展,喚醒了學生的生命自覺。在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學校的勞動教育任重而道遠。一方面,以培養學生勤勞節儉的民族基因和社會主義的教育傳統為核心,加強勞動意識的深化培養,讓學生領會“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內涵與意義;另一方面,構建現代勞動教育體系,從專業、科學、創新多角度融合教育,將勞動教育引向培育工匠精神,弘揚開拓創新、砥礪奮進的時代精神。我校在勞動育人道路上,且思且行,一直致力于構建以德為先、以智為本、以體為徑、以美為核、以勞為重的五育并舉的“大德育”格局,“五育”之花在這美麗的校園內悄然綻放。 |